news
我国目前中式快餐的产品不再大而全,各个品牌都在极力打造主打产品,或者由原来的大而全转向小而全,突出品牌特色。在新中式快餐品牌不断细分、差异化的时候,一些中式快餐老品牌也在做着产品的优化改变。如乡村基今年开始聚拢市场和聚焦品牌,深根川渝市场,并根据助攻市场调整产品结构,深挖品牌代表产品,从食材、制作方法等方面优化产品口味和品质。
变模式:现炒自助式快餐模式突围
在感叹餐饮行业同质化严重的时候,也不得不承认,现炒自助式快餐确实有市场。产品现场操作烹饪,虽然模式稍重,操作繁琐一些,不利于品牌快速复制,但带来更好的产品口味,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。除此之外,无人售卖终端使就餐更便捷。比如上海的无人面馆,北京的快餐智能贩卖机,曾一度受到消费者的热捧。在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同时,这种方式也存在诸多弊端,例如从中央厨房到消费者手中流程过长导致新鲜度和口感降低,运送、储藏、设备安装维护等成本增加也需要解决。
变结构:顺应趋势,提升外卖品质
从快餐堂食角度说,虽然外卖一定程度上重创了堂食的营业额,但从整个行业来说,外卖给了快餐行业更多增量的市场机遇。快餐外卖的关键在于品质与卫生。中式快餐在逐渐适应了外卖市场节奏之后,也在根据产品特性调整烹饪流程、优化包装配送等环节,为消费者提供品质外卖。品牌的发展终究是要以消费者满意为导向,以市场需求为导向。也正因如此,中式快餐也出现了一些专攻线上外卖的快餐品牌。
变渠道:快餐零售化
零售的数字化、互联网化是时代的变化,餐企必须去适应它。零售为餐饮提供了另一条选择出路,中式快餐的零售化既是市场需求的结果,也是品牌主动谋求更多出路的表现。一些快餐品牌大众知名度高,线下打开知名度之后,线上渠道扩展就相对容易了,类似饺子、馄饨、米线一类中式快餐,做零售很合适。像霸蛮牛肉粉,从线下门店做起,到现在已经将大部分主业务转移到了线上,其中电商业务(含外送)的销售额接近80%,实现了从餐饮连锁品牌向“零售+”餐饮品牌的突破和转型。